安徽省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截止到2015年底,全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406处,威胁人口1072户4317人,占安庆市1/3,切坡建房1万多处,防灾压力巨大。该县在防灾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推行“六六五四三二一”(即六大举措、六大行动、五大实招、四个必须、三级应急队伍、两种避险途径、ー张图指挥)立体防范地质灾害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六大举措
一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和制度。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防治体系,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十有”标准,认真落实防灾责任制,明确监测责任人,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编制预案。坚持编制县、乡和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险情、灾情,及时启动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已查明的40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村、逐户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
四是加强值班,强化信息报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险情灾情,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确保灾情、险情得到及时处置。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避灾能力。对1072户受地质灾害威胁户发放了防灾避险明白卡,并张贴在显著位置;406名监测员签订了承诺书;发放切坡建房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告知书12000份。
六是强化预警预报。强化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各级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危险点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六大行动
一是“摸底行动”。全面核查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分级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重点监测点、次重点监测点、一般监测点;对切坡建房特别是老旧土坯房、居民集中区进行重新核查建档,房屋结构、切坡高度和坡度、屋坡间距均进行了测量,并建立完备数据库。
二是“挪床行动”。“人的安全是最大的政治”,老旧土坯房切坡建房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最直接的潜在威胁,绝大多数为老旧土坯房,而这些房屋的户主往往是老弱病残、困难户、五保户,自防能力十分薄弱;严格按照“住前不住后”的原则,在未消除隐患之前,宣传、力劝户主甚至强行将卧床搬至前屋,确保安全。
三是“敲锣行动”。防灾重点时段通过预警反拨系统直接拨通监测员电话,对点指挥。要求监测员ー旦发生灾害前兆,可直接启动预案,无须逐级汇报,通过敲锣、喊话器等指挥群众撤离。
四是“锁门行动”。在应急避险过程中,部分群众自防意识比较薄弱,存在侥幸心理,极少数群众在安排好临时避险点和生活保障后,依然深夜返回家中居住、安顿财物,辛苦的紧急转移成果付之东流;针对该突出问题,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人员一旦撤离,立即锁门闭户,威胁未解除前,严防人员回流;坚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五是“接送行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特别是一些隐患点常住人口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自行转移非常困难,在防灾紧急时段,协调车辆专门到户接送,并在危险解除后送回,得到了群众和基层干部的一致好评。
六是“跟踪行动”。“跟踪巡查、跟踪督查、跟踪服务”“三部曲”是太湖县国土局防灾特色,“跟踪巡查”是指,基层国土所在接到预警后,立即组织人员车辆开展不间断巡查,重点隐患必须巡查到点、到户;所有监测员必须电话口头通知到位,所有值班和巡查信息必须有案可查;“跟踪督查”是指每轮强降雨后,局领导必须进山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跟踪服务”是指按照县局要求,地质灾害速报点的应急调查必须拿出具体的防灾措施,该搬迁的立即列入搬迁计划,该治理的现场提出建议治理方案,现场估算治理费用,力求“花小钱办大事”;对重大隐患点,要求应急专家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拿出简易工程治理图纸和技术文本,一改过去应急报告措施模糊的缺陷。
五大实招
一是科学化防灾。基层国土分局(所)配置了GPS定位仪、执法记录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预警伸缩仪、裂缝报警器等设备,运用科学手段为地灾防治配上了“火眼金睛”。
二是全员化防灾。每年对500余名基层干部、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地灾防治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协调联动、应急处置和群众识灾防灾、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定员化防灾。全县成立“县乡村组点”五级群测群防监控网络,地灾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队伍建设全面延伸到村一级;与监测员签订承诺书,做到定员定点监测。
四是信息化防灾。开发太湖县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了全县在册地灾隐患点全部信息,包括每个隐患点名称、编号、位置、灾害类型、规模、威胁人数、坐标、地质环境、临时避险安置点、急救医疗点、监测人员、建筑物照片、出险点照片、房前屋后撤离视频等,系统实现指挥人员远程、快速、科学、准确指挥,节省避灾避险时间。
五是制度化防灾。严格落实地灾防治值班值守、速报、日报、月报和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以及两卡发放、数据管理、预警预报、突发地质灾灾应急调查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县乡村组点”层层签订责任状,推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书、国土资源所任务书、监测员承诺书、隐患点住户告知书“四书”制度,出台《地灾防治问责办法》,坚决杜绝临灾避险“掉链子”。
四个必须
监测员责任重大,必须做到四要:
一是嘴必须要多。不厌其烦的宣传,及时传递信息,力争使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预防处置方法家喻户晓,告知“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小雨要值守,大雨走亲友”的经验;
二是眼必须要亮。在每年汛期到来前,对所有监测点的裂缝用尺量准做好记录并插好监测桩,经常检查监测桩是否有变化,做到每个监测点心中有数,随时留意马刀树和山脚冒浑水等危险征兆;
三是腿必须要勤。每次接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必须户户登门通知并反复强调,让每个灾害点群众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好群测群防和自救互救准备;
四是心必须要“狠”。预警级别升高或认为有人员转移必要时,绝不优柔寡断,劝说无效时强制撤离,锁门闭户。
三级应急队伍
一是县级应急队伍。县级应急队伍以民兵预备役、公安、消防人员为救援抢险组和治安管制组,县卫计委为医疗救助组,民政局为安置保障组,县国土局依托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和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为监测调查组,县经科委、水利局、交运局等部门为抢险物资储存运输组,县政府应急办联合属地乡镇人民政府为综合协调组,应急队伍由县地质灾害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
二是乡镇应急队伍。乡镇应急队伍以民兵、国土分局(所)、水利站、民政办、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年轻人员和技术骨干组成。遇强降雨或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以上时,集结在乡镇待命,随时开赴灾情发生地。
三是村级应急队伍。村级应急队伍以村两委、民兵、年轻党员、团员等人员组成,发生灾、险情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二种避险途径
一是村级避险场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居委会全部建立1~2个地质灾害避险场所,设立标牌,配备桌椅、床铺、饮用水、快餐食品等生活必须品,让群众撤离后能稳定、安心。
二是投亲靠友避险。自愿投靠亲戚亲友、就近投靠好友的,县政府给予避险生活补助。
一张图指挥
以谷歌地图为底图,GPS坐标准确定位各地质灾害点,编制全县地质灾害防灾网络电子图。该图有各地质灾害点的名称、编号、位置、灾害类型、规模、威胁户数人数、坐标、地质环境、临时避险安置点、急救医疗点、监测人员、建筑物照片、出险点照片、房前屋后视屏等相关信息。即使没有到过现场的防治人员也如身临其境,从而快速、科学、准确的指挥、应急。底图还能进行球形地图和卫星地图互换,球形地图地形上地貌清楚,便于实施避险、疏散,卫星地图上交通情况清晰,便于选择救援路线和力量调集。灾情险情发生时,抢险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在该系统上一应俱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态、变化的特点,系统还相应具备地图能够移动缩放、信息可以编辑变更、图纸可以打印张贴等功能。
太湖县通过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和总结,推行“6654321”体系建设,取得了实效。2007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太湖县国土资源局“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先进集体”,同年4月国土资源部授予太湖县人民政府“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突出贡献奖”;2011年成功创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建设高标准‘十有县’”。2006年至2015年共搬迁避让受地质灾害威胁1226户4371人,工程治理项目近百个,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60余处,避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近千万元,累计投入资金近3千万元;连续十年地质灾害“零亡人”,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