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代表们实地察看了新仓镇黄岭中心村、徐桥镇南庄中心村和徐桥镇好汉村铺屋自然村等建设点,认真听取了各地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介绍。座谈会上,县美好办负责人汇报了近年来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代表们既充分肯定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做法
1、坚持群众主体。近年来,我县把坚持群众主体作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多途径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促进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一是在政策宣传时让群众知晓美好乡村建设的精准要义,即向群众讲明美好乡村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政府不会大包大揽,拨付的资金只是一种补助和奖励,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二是在安排中心村和自然村建设点时,要求做到“三到位”,即召开村民会议,承诺书签订到位;村民出钱出力,筹资筹劳到位;积极投身建设,支持配合到位。对于群众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村庄,坚决禁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
2、注重规划引领。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为依据,编制了《安徽省太湖县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明确了“对现状村庄合理有序地整治和整合,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远景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美好乡村建设,做到不规划则不设计,不设计则不施工。村庄规划强调因地制宜,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彰显自然美;体现差异化、多元化,做到步移景换、看景辨村,彰显个性美;将每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当作一个景致来改造,以点构面,彰显整体美。
3、狠抓环境整治。近两年,我县把环境整治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只有环境整治验收合格的中心村、自然村,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环境整治在各中心村、自然村申报后的既定时间内进行,重点对废旧房屋、猪圈、厕所进行拆除,对其它垃圾进行清理。环境整治工作结束后,由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验收,对于环境整治验收不合格的中心村、自然村,督促乡镇、村继续完成任务,并严禁开展下一步工作。突出环境整治工作,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能减少美好乡村建设的阻力。
4、强化技术指导。为全面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整体水平,自今年开始,我县推行美好乡村建设现场指导工作制实行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每轮集中指导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带队,深入中心村通过现场察看村情村貌和建设情况,对照考核验收标准提出书面意见,并督促乡镇、村落实到位。分散指导由各责任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指导。
5、保障建设资金。开展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上级专项资金和县级专项资金难以保障美好乡村建设需要。为破解瓶颈、化解矛盾,我县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钱办事”的难题。其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采取以县为主、以规划为核心、以预算编制为源头的方式进行;引导社会资金主要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6、建立长效机制。为巩固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成果,确保已建成的美好乡村设施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作用,今年,我县探索实施“三个三”工作法,着力加强美好乡村长效管护。具体做法是:坚持“县级引导、镇村督导、村民主导”,层层分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落实人员、经费、机制“三到位”,实现有钱办、有人干、有章管,增强工作动力;围绕“设施管护好、绿化养护好、环境保护好”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措施,多措并施激发工作活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宣传不够深入,群众主动性不足。农民群众是整个美好乡村建设最大的推动力和受益者,理应成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体。现实中,群众主体作用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为了谁”认识不清,认为那是政府投资在农村进行项目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对“谁受益”理解不深,更有甚者试图在“项目”上谋取个人私利,对美好乡村建设不支持、不配合;在美好乡村建设“如何建”问题上,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未能达成统一认识,对农民群众还是一味地强调“管”,规划方案、目标任务“包干”取代“让群众自己干”。
2、机制不够健全,统筹推进力不强。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目标任务多,需要各部门协作配合。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项目管理要求与美好乡村建设要求难以实现无缝对接,美好乡村建设虽“各做菜”,但“难成席”;资金管理方面,各部门要按照自身项目要求拨付资金,与美好乡村建设按进度拨付资金的模式不相匹配,不可避免造成一些矛盾,非常不利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
3、后续管理乏力,长效机制不完善。个别地方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只重视美好乡村项目建设,忽视、弱化美好乡村后续管理,致使一些工程、设施无法长期发挥作用;部分乡镇、村对村民是美好乡村长效管护的中坚力量认识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自主探索有效管护方法的主动性不强;美好乡村长效管护需要大量资金,县财政通过农村清洁工程配套的专项资金数额相当有限,加之我县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美好乡村长效管护的需要。
4、人手经费紧缺,工作保障不给力。县美好办作为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承担着文件起草、会议筹备、联系对接、督查考核及大量的日常工作。目前,县美好办除主任、副主任外,工作人员仅有一人,根本无法适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日常运转需要,部分工作任务因人手不足被迫延缓,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另外,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面逐步扩大,工作支出日渐增多,现有的工作经费也远远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三、几点意见建议
1、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结合农村实际,抓住春节等时间节点,多途径多形式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宣传,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要围绕美好乡村建设“谁受益”、“谁主体”进行重点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积极变化,提高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汲取农民群众智慧,努力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完善机制,合力推进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和细化美好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加强工作协调,化解矛盾冲突,提升统筹推进工作合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部门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督促各部门站在全县中心工作的高度,支持和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管理上,要按照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建设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美好乡村建设谋划推进过程中,既要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心村建设,切忌建设盲目上马、大拆大建、贪大求全,合理压缩中心村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又要注重回应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要求,逐步加大美好乡村自然点的建设力度,在自然点增点扩面上狠下功夫,真正把美好乡村建设由“盆景”转化为“风景”,扩大群众的受益面,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
3、立足长效,加强后续管理。要制定完善考评考核办法,增强乡镇、村美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着力解决好美好乡村建设重建轻管问题;要把群众自觉管理、主动维护作为做好美好乡村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群众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设施的自觉性;要大力引导、支持现代新型农业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通过“等、靠、要”解决村美好乡村各类设施的管护支出难题。
4、强化保障,确保正常运转。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足配齐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合理分工,以保证办公室各项事务井然有序;从长远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不是一两年的事,建议成立正式机构,充实调配人员,提供人员支持保障。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增点扩面的实际情况,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有钱干事。要进一步加强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推动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水平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