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 上午,代表们先后实地查看了奇林农机合作社育苗工厂、来兴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珠珊湖农业科技生态园、沙湖养场、石斛种植基地、绿之洲茶厂、万秀园花卉育苗基地。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就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代表们对近些年来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瓶颈,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响品牌、做优产业,扎实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 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确立以畜牧、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努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农企联结机制,积极引导扶持产业、基地和企业发展,有效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县2013年出栏生猪64.8万头、肉鸡2136万羽,肉类总产量7.66万吨,畜牧总产值16.2亿元,兴牧公司、来兴湖综合开发、花亭湖绿色食品开发、三源养殖、华奥公司和沙湖羊场等大批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基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我县畜牧产业发展。油茶、茶叶发展迅速,2013年底,油茶种植面积达18.4万亩,茶籽产量4880吨,茶叶9.8万亩,总产1526.6吨,产值1.33亿元。水产养殖面积20.38万亩,珠珊湖养殖基地、万秀园花卉基地等观光农业也初具规模。
(二)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多年来,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截止2013年底,全县畜牧、粮食、食品加工企业70多家油脂加工企业2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10家。建成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42家,县级龙头企业106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0.81亿元,固定资产5.16亿元,带动农户6.1万户,户均增收1420元。
(三)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逐步建立,全县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70%以上进行了ISO9000认证,80%以上进行了QS认证。认定无公害食品43个,涉及21个企业,绿色食品认定12个,有机食品18个。程岭黑猪、天华谷尖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学研基地5个。
(四)农业组织化、机械化程度明显提升。全县共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26个,社员3万余人,带动农户6.4万户,涉及茶叶、生猪、农机、农产品加工等10多个行业,已建成茶叶、蚕桑、生猪、柑桔、蔬菜等“一村一品”省级专业村5个。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5.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5%,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投入生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节本增效。
(五)农业示范区和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编制《安徽省太湖县熙岸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3-2020年)》和《安徽省太湖县优质畜禽示范区规划(2013-2020年)》并分别通过专家认证,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省级示范认定,绿之洲农业发展公司等10余家农业企业进区开发生产,总投资达3.4亿元,目前建成300亩温室大棚和1500亩育苗基地,6000平米茶叶加工厂、2000立方冻库,1100亩茶叶基地和2600亩水果园整地工作。程岭科技产业园、绿之洲茶叶种植加工、三源生猪养殖、华奥生猪养殖和熙岸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五个项目列为2014年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22.16亿元,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1780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节水灌溉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大量土地由于灌溉难,加上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剩下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半是中老年、妇女等,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抛荒;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量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是土地流转工作面临困难。有些农民不愿意将土地转让给别人,哪怕雇人种也不转让。原因在于:一是目前农业税已经全部减免,农民种田不但没有税收,而且还有补贴,另外物价上涨也导致流转成本增加;二是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他们轻易不会放弃;三是传统的种植习惯,使农民对土地产生了依赖,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他们有安全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土地流转的成本和难度。
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大多仅限于简单的、小作坊式的粗加工,产品外向度低,缺乏产品精加工及相关服务。且加工企业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生产过程中技术标准要求不严,原材料质量缺乏安全保障,产品质量优劣混杂,品牌的创建和保护难。
四是产业基地规模偏小,标准化程度不高。油茶、茶叶、蚕桑等原材料基地建设过多的依赖大户种植,管理模式粗放,相对集中连片不多。部分山区新开发的基地,陡坡开挖,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且存在重先期建设、轻后期管理,重基地创建、轻老基地抚育改造 现象。更有部分开发人员,借助新建基地套取项目资金,对后期维护管理投入不足,短期牟利的现象。
五是龙头企业不强,牵动不够。现有龙头企业不多,且普遍规模偏小,一批企业由于受土地制约、资金匮乏等影响,发展的后劲不足,牵动辐射作用不明显。
六是制约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农田配套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农机作业。山、库、圩区更难推广,农机推广经费不足,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三、 几点意见建议
1、强化领导,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规划和政策支撑。县委、政府要切实提高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立足太湖县情,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前瞻性调查与研究,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园区和乡镇、村产业布局。要切实发挥部门优势,加强与发改、财政、水利、扶贫、科技、金融保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争取资金、土地、科技等方面支持,重点解决园区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土地流转、运行机制、产业配套等实际问题。研究制定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和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高考核质量,提高乡镇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广泛宣传,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一是严格耕地保护政策。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土地复垦开发,确保耕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二是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全面建立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项目业主规范有序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先股后转的土地流转形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外发包,确保农民权益,提高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三是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围绕五大支柱产业,通过租赁农民的土地,形成“公司+基地”的模式,或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合同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股份合作方式,组织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兴办基地,开展土地集约经营,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3、整合资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充农业灌溉水源,全面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积极争取、有效整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扶贫开发、后扶项目和标准化农田改造等项目,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4、加大投入,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积极投资现代农业开发;引导外资、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开发; 逐步提高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提升和农产品市场开发等;设立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予以大力扶持,重点支持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现代农业园区;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信贷、用地、用电、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的负担。引导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贷款种类,增加农户小额贷款投放量。积极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担保制度,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开发现代农业。逐步扩大保险品种和试点范围,加快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协同推进、市场运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5、加强推介、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要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市场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推进畜禽产品、油茶、茶叶、水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加快农产品个体经营户、贩运大户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农产品大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企业贸易经营知识培训,增强企业应对市场能力。加强行业指导,维护企业权益,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配套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加快形成有标可依、凭标生产、按标流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局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6、加大农机化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法》等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推广经费,制定农业机械化奖励措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贡献率,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