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调研

关于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会议安排,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关心与支持下,我县因地制宜、广泛持久地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引入市场机制调节的建设模式,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工程体系,为太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据统计,全县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93座,总库容24.6亿立方米(含花凉亭水库和16座电站水库),整治河道10多条,修筑堤防近150公里,整修塘坝1.4万处,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处;发展电力排灌设施2000多千瓦,开发利用水力资源6.9万千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3千公顷,防洪保护面积7千公顷;解决了1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水利建设资金投向由大江大河治理转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县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积极探求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新路子,多方筹措资金,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087亿元(其中:2008年0.66亿元、2009年1.3亿元、2010年1.457亿元、2011年2.67亿元),完成土石方1295万立方米,新建或维修各类工程4100多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多万亩,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共完成3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加固当家塘2000多口;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灌区配套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方洲灌区对主干渠实施了节水配套改造,金岭支渠全线进行了整治。完成了方洲河、叶河、沙河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Km2。方洲水库除险加固、长河新仓镇区段堤防加固、黑河应急除险加固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顺利完工。长河治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项目正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县不断探索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五项制度,围绕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内控机制,狠抓重点环节监管,加强稽察和指导,水利工程建设行为更加规范,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重点加强由县直接组建项目法人实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基建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一是规范工程招投标,重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均按规定招标选定。二是严格审核开工条件,及时办理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严把开工审批关。三是规范现场管理,项目重大设计变更能够及时报批,维护了初步设计批复的严肃性。四是验收工作明显加快,验收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最近两年,采取超常规措施,统筹技术鉴定、竣工检测、审计和评审等关键环节,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此外,还加大对验收后遗留尾工和问题的实施与处理,确保效益发挥,得到了上级水利部门的肯定。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全县按流域设立9个水利站,成立了水保预防监督站和水政大队两个执法机构,设立了老城圩堤管理所、方洲水库管理所、花灌区太湖管理所三个工程管理单位,晋熙、小池成立了水库管理所,花园圩灌区、大石灌区成立了管理单位。这些基层站所担负着本区域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与组织施工、小型水利工程和设备岁修、养护、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等工作,为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保障,为基层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认真分析,找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主要问题有:
   (一)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整体抗灾能力不强的现状未根本改变
   我县水利工程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期运行,老化失修,有的虽经多次维修、改造和加固,但由于受财力限制,许多根本性的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有些病险问题还显得十分突出:
    一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目前全县的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季节性缺水,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县三个水资源分区,除长南丘陵区的花凉亭水库灌区水源保证率达到85%外,其余地区灌溉保证率不足50%。近几年来虽然对全县30多座中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还有40多座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全县山塘失修、淤塞失去功能的约占70%。大量的蓄水工程由于存在病险不能正常蓄水发挥效益,渠道工程老化失修更为严重,有水放不出,有水灌不进。如花凉亭水库灌区,因斗渠以下渠系不配套、老化失修,实际灌溉面积仅能达到历史最大实灌面积的50%,方洲水库灌区、小型水库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也不足设计值的一半。
    二是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滞后。长河干流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其它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不足3~5年一遇,严重影响县城和沿河两岸10多万亩耕地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华阳河分蓄洪区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圩口除花园圩能达到7年一遇排涝标准外,其它圩口现有排涝能力一般仅达到2~3年一遇,大水大涝、小水小涝,圩区2万多亩农田年年欠收。薄弱的防洪除涝设施不能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太湖县属于风化花岗片麻岩土壤水力侵蚀区,由于受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影响,全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58.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2.27%,水土流失治理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血吸虫卷土重来、疫情回升等,导致农村的水资源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也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
   (二)水利投入与建设脱离《规划》,事权与财权不统一
    现行水利投资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在资金项目安排使用上各自为政,不能按县政府批准的《太湖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太政秘〔2010〕16号)和水利实际情况运作,各部门的水利投入不能有效整合,分轻重缓急,有效推进,这必然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在有限的水利资金运用上,事权和财权不相统一。在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体制下,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建设的规划监督、检查和验收,承担了水利项目实施的主要事权,但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建设资金在现实中缺乏控制,结果导致了工程实施的监控较为困难,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工程质量、进度难以保证。
   (三)体制不顺,重建轻管,制约了水利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和原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分配给个人,而水利基础设施因其功用的共有性、基础性,无法分配给一家一户,仍然是集体所有,在这种集体经济薄弱乃至空白的情况下,水利设施的管理成了一句空话,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管理缺位,工程老化加剧,效益衰减”。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利建设管理形势更加严峻。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仍旧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体制不顺、重建轻管等现象严重。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职责不明,影响了群众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定位不清,工程管理责任不明确,没有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水价与成本倒挂严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工程效益降低。由于水利工程没有维护经费,致使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除险加固,效益锐减。
    二是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建设,而忽视配套工程建设,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如一些水库只重视枢纽工程,而忽视了对渠系的建设与管理,造成渠道淤积,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三是机械设备流失,老化严重。由于缺乏管理,使原来的设备有的流失,有的老化失修,还有的设备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如有的灌排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修理,致使机器不能运转。
    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不到位,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方面,由于产权不明确,部门、行政区、流域之间的条块分割,形成多头管水,多头治水局面,导致其责、权、利不明确,水事纠纷常有发生。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尚未形成氛围,在一些地方局限于本地区的短期经济利益,忽视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致使侵占河道、阻碍行洪、污染水质、违章取水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经费不到位,现有的水利队伍和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大建设的需要。全县按流域设立9个水利站,只有水保预防监督站、水政大队两个执法机构,工程管理单位仅成立了老城圩堤管理所、方洲水库管理所、花灌区太湖渠道管理所,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机构只有水电设计室。这些机构中仅有水保预防监督站为全供事业单位,水政大队是一个无编制、无供给的单位,其余均为差供单位。单位疲于寻找财源,维持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服务、执法缺位。目前,面上水利工程管理上,经营性的电站水库基本上由电站代管;公益性的水利工程中,全县千吨万人的乡镇集中水厂一般由水利站代管。只有晋熙、小池成立了水库管理所,花园圩灌区、大石灌区成立了管理单位,但均没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管理人员工资仅靠微薄的水费和水面养殖收入维持运转。面上其他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建成后一般都交由当地村组管理,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五是花凉亭灌区水费收缴亟待改革。花凉亭灌区自1979年水费开征以来,一直是行政代收,收缴成本高,难度大,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的惠农政策又相继建立了包括良种、农机等粮食综合直补机制,因此,灌区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农业生产性成本都实行了综合补贴,在思想上对上缴水费存在抵触情绪,给征收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对调研组反馈存在问题的落实意见
    针对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调研的反馈意见”中提出的五个方面问题,县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解决落实到位。
    1、加强对农田水利方面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县委、县政府已出台《中共太湖县委、太湖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太发〔2011〕13号,以下简称“13号文”),已明确要求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构建水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专职水政监察队伍;下一步县政府将研究落实水政监察大队编制、供给等问题;同时加大宣传贯彻涉水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管水,加强对铁路、公路、房地产开发等建设项目影响水系整治、河道安全、占用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建立补偿机制;加强河道管理,严禁在河道内非法采砂,依法严肃查处各类危害水工程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极少数群众在涉水工程实施过程中提出不合理诉求、阻挠工程施工的,各级政府及项目建设单位要做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对不听劝阻,严重阻挠工程正常施工,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大涉水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县政府已于2010年3月批准了《太湖县2009~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更好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县政府责成县水利局进一步修编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定“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分年实施计划和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确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通过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审查后方可组织实施。从2012年起,所有涉水资金安排将严格按县委、县政府“13号文”执行,县政府将进一步细化涉水工程建设资金整合程序、办法,避免涉水工程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涉水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县政府已将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提上今年重要议事日程。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研究落实:一是按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关政策,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按乡镇设置水利站目标;二是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理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三是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水利站工作,逐步建立稳定、精干、高效的基层水利队伍;四是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五是探索小型农田水利管护体制,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积极建设一支村级水管员队伍;六是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监督、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七是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奖励机制;八是建立和完善水利建设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九是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水利基层干部和职工专业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把农田水利作为“十二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未来10年我县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力度,通过资源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不低于1800万元。 “十二五”时期将加大对面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是扎实搞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重点加强花凉亭灌区、方洲水库等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挖潜,切实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二是以水库、当家塘、灌溉泵站新建改扩建为切入点,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力争所有当家塘扩挖一遍,所有农村河沟清淤一遍,进一步提高农村水源蓄水供水能力。针对水费收缴难的问题,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就水费收缴进行专项调研,借鉴其它县的一些成功的做法进行相应改革。
    5、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工程管理改革。县政府将加强对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大力推行项目代建制和试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制。创新水利建设监管机制,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设、规章制度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水利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探索“五小”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规定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推进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落实管护责任、管护人员和管理经费。各级财政要按照规定足额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经费。进一步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以县为单位统一组建项目法人。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建县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适当提高管理单位级别,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工作要点
    1、2012年工作安排
    随着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出台,“十二五”将是水利建设投资黄金期,而这头三年将是争取国家水利建设投资的关键年,我们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是谋划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力争今年我县争取各类水利建设投资达到1.2亿元;争取在东堰口水库、长河综合治理、国家水土保持等重大骨干工程项目立项上有重大突破。二是全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工作,完成土石方390万立方米以上,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3亿元以上。扩挖塘坝2593口(其中5000方以上当家塘803口);清淤河沟179条(其中10-50平方公里的重点河沟23条);实施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306.5千瓦;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2.03万亩;完成4.2万农村人口和0.8万农村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2011年国家计划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座、省计划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座,新开工国家计划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座、省计划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完成北中沙河小流域、禅元小流域水保工程建设,完成弥陀项目区的设计等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实施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精品工程 亮点工程,开工实施安乐河弥陀镇区段、黑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做好长河、店前河综合治理前期工作;抓好2012年度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工作。三是加快推进水利发展改革工作。加快建立以财政稳定投入为主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对“四加一”工程县财政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予以资金补助;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十五个乡镇基层水利站服务机构;加强水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水政监察队伍,提升依法管水能力。四是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当前我县已经全面进入主汛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加强对防洪工程险工险段巡查,确保抢险物料和应急预案落到实处,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万无一失。
    2、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中央1号文件提出“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按照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在全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投资高、规模大、项目多、任务重,尤其是量大面广的民生水利项目,很多由基层水利部门承担,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重大考验。基层水利站和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县水利局要加大对基层水利站和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利站和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落实好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市、县实施1号文件意见,县水利局要从乡镇基层水利站设置、基层水管单位建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经费落实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意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抓紧落实。
   3、进一步抓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人才队伍是保障。按中央、省1号文件,县委13号文件要求,理顺机构、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尽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基层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人才。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切实加强对工程招标投标、河道采砂管理、行政审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四个安全”,确保工程优良、干部优秀。
    4、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   要积极做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水的法制意识,切实保护各种水利基础设施,制止围湖造田、建库中库、库中塘的各种行为。我们要明确和规范乡镇水利站以及水利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使其承担起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指导与管护的责任。公安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偷盗水利设备、器材等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好、管理好水利基础设施,确保全县水利设施防洪抗旱功能的正常发挥。
    5、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领域监督管理
   一要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央已经把水利行业列为今年专项治理的重点领域,对中央1号文件落实情况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行联合监督检查。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二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水利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建设各方责任,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创新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探索适合大规模水利建设特点和要求的监管模式,特别是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监管,防止发生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三要切实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严格资质资格审查审批,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快推进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管水平。四要切实保障工程运行安全。进一步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和安全预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对小型水库、病险水库的日常监管,严格控制运用,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
    6、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
    一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加快水管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保问题。二要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特点,明晰工程产权,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采用集中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三要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五项”制度,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创新建设管理机制,规范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实行集中组建项目法人、集中建设管理等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形成公正、透明的水利建设招投标机制。
    7、进一步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现代化
    一要推进工程现代化。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打造现代化的精品工程,构筑适应“三化同步”需求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二要推进调度现代化。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水利工程调度,统筹防洪、供水、发电等不同功能,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三要推进管理现代化。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加强水雨情测报、通信预警等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建设、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主任、副主任、各位工委主任、各位代表、同志们,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省2011年1号、市11号、县13号文件决策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新时期水利新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仁强 )

安徽省太湖县人大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熙湖路1号 
电话:0556-4186366  传真:0556-4162541
邮箱:thrdxx@163.com
皖ICP备0501718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页面执行速度0.0080秒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2号